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 2025年10月

尋找正確路向 學生發光發亮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一直以來致力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以成長思維為導向,積極創設平台,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助學生成長並發光發亮。林治彬校長秉持「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了地方」的信念,相信每位同學雖起步點各異,卻皆有自身長處與潛能,只要有目標、找對方法並堅持努力,終能有所成長與進步。

「創科農場」體驗式學習 實踐跨學科知識

學校主張以真實場景開展體驗式學習,打造「創科農場」作跨學科基地,創造動手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室,透過實踐掌握跨學科知識。「創科農場」由生物、電腦、設計科技科、家政等學科共同參與,除了與植物有關的種植體驗外,更引入編程學習,如編寫自動補給營養液、自動餵魚糧機等裝置。同學亦在照料植物的過程中體會「粒粒皆辛苦」,感受到收成的喜悅。學校更構思把農產品放在校內小食部售賣,讓學生體驗完整生產與經營流程。

此外,學校借校外比賽推動不同範疇的知識融會貫通,如安排學生參加「航天育種計劃」比賽,透過種植太空與地球種子、對比生長差異(如生長速度),讓同學涉獵航天知識,並發揮在「創科農場」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學以致用,在比賽中同學也獲得獎項。

多元策略活用英文 找對方法實現突破

林校長相信只要同學找對了方法,就能夠改變、成長。學校以多元化策略配合學習經歷推動英文教學,以靈活方式助力學生成長改變。林校長着重同學與外籍人士的互動,希望他們活用英語作溝通媒介。除了外籍老師常規的會話教學外,學校亦設立「英語咖啡館」讓學生透過活動學英文,更邀請Watoto詩歌組織到校交流,建構英文語境,鼓勵學生多聽多說。

學校更積極連接國際平台,帶領學生參加英國大型科技展覽「Bett Show」,展示他們的STEAM作品,包括「智能水閘」、「人體感應升降講台」等,使用英語向當地嘉賓解說。在參加「Bett Show」前,外籍老師會訓練同學的英文對答、學習專業詞彙等,提升他們應用英語的自信。參加者陳同學坦言,過程中外籍老師全程參與項目,讓他的英語各方面也有所進步。

同學向參觀人士講解作品的創作理念及未來應用的願景,獲得充分肯定及讚賞。同時亦參觀當地學校與學生交流,受益匪淺。林校長笑言:「曾不敢想像用英文解說的學生,憑藉學校提供的機會與指導實現突破,既拓闊眼界,更見證自我成長,體現找對方法即能發光的理念。」

跳出課堂探索世界 開拓學生全球視野

學校推出澳洲交流團,突破傳統參觀模式,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增廣見聞,助其找對發展方向。學校提倡讓學生入住當地家庭兩週,並參與當地學校課堂。在真實生活與學習場景中,學生不僅能夠在真實的英語環境中交流,強化語言溝通能力,培養學習興趣;更深入了解當地文化、風土人情、學習模式,打破認知局限,建立國際視野。

有些學生亦因參與了交流團後,選擇到海外留學。曾參與該團的趙同學表示,澳洲團經歷徹底改變其對海外升學的看法,了解到當地的學習氛圍、節奏,於是選擇負笈澳洲,最終成功獲當地大學錄取。未來,學校將推出紐西蘭團,延續此理念與使命,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熱情,深入探索世界的不同面貌,尋找自己的路。

多元學習經歷 校隊展現潛能

林校長認為:「學校擔當着協助者、輔助者的角色,我們的責任就是讓我們學生成功。」多年來學校積極打造多元化活動平台,為學生提供發展潛能的機會,踐行「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地方」的理念,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如田徑、跳繩、籃球、足毽、足球等,既支持有基礎的學生繼續發展特長,也鼓勵探索新興趣、發掘潛能。

單同學便是從零起步並收穫亮眼成績的例子,他在入學前從未接觸過足毽,憑學校提供的訓練與教練指導,用心練習至今已成為足毽港隊代表。他表示,足毽令我建立了目標,不斷提升自己,多年來參加不少比賽,與隊友彼此扶持,人也變得更為開朗。

對於有基礎的學生,學校同樣提供優質配套,多年的訓練以來,同學亦取得佳績。不僅近三年奪學界體育聯會大埔及北區第一組別冠、亞軍,並進軍全港精英賽,校隊中更有多位同學被選入香港足球港隊,在更高的賽場上展現自我。

最為亮眼的是,學校去年一位跳繩出色的學生透過校長推薦計劃,獲浸會大學預先錄取,實現學術與特長雙軌發展。學校以完善配套與機會,讓學生無論從零起步或繼續發展特長,皆能找到發光之路,見證成長與突破。

「背包流浪團」 培養個人軟實力

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室,更需要從體驗、參與中啟發。為此,學校安排了「背包流浪團」。有別於學校旅行和外地交流團,背包流浪團期望學生學習獨立自主,並在錯誤中成長。所以,學生需要自己訂定行程、選擇公共交通工具、管控每天花費和在每個行程逗留的時間。他們也要學習溝通和協作,所以會輪流擔任組長、財政、導航、拍攝和負責組員安全的崗位。

「背包流浪團」安排同學以5至6人為一個團隊,前往台北、高雄、南韓等地執行任務,如拍照,尋物等,並需自主規劃行程、管理財務,甚至街頭賣藝籌措盤川。林校長分享:「過程中存在很多限制,他們面對任務限制時主動思考突破,更在過程中磨練膽量與毅力,既需設計方案,更要克服畏懼、展現自信,這些都是課本無法教授的道理。」

走進職場規劃生涯 認識自我明晰方向

在生涯規劃領域,學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通過豐富多元的生涯規劃活動,為同學未來的升學與就業之路做好鋪墊。

一方面,學校帶領同學走進真實職場,深入了解烹飪、機場服務等不同領域的工作日常,親身接觸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明晰不同職業的特質與要求。另一方面,林校長認為生涯規劃教育的核心在於協助同學深度認識自我,挖掘潛在能力、明確內心抱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學校依循賽馬會「CLAP創里程計劃」中的「VASK」理念(即Value價值觀、Attitude態度、Skill 技能、Knowledge 知識),從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到態度引導、價值觀塑造,全方位幫助同學探索自我,為生涯選擇奠定堅實基礎。

憑藉在生涯規劃工作上的深耕與積累,學校的相關成果在學界也備受認可,承擔起賽馬會「CLAP創里程計劃」資源學校的重要角色,負責關顧五至六間中學的生涯規劃發展工作,為同行提供經驗借鑒與支持。

教育傳媒

林治彬校長 林治彬校長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一直以來致力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一直以來致力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林校長相信只要同學找對了方法,就能夠改變、 成長 林校長相信只要同學找對了方法,就能夠改變、 成長
學校打造「創科農場」作跨學科基地 學校打造「創科農場」作跨學科基地
安排學生參加「航天育種計劃」比賽 安排學生參加「航天育種計劃」比賽
帶領學生參加英國大型科技展覽「Bett Show」 帶領學生參加英國大型科技展覽「Bett Show」
學校推出澳洲交流團,突破傳統參觀模式 學校推出澳洲交流團,突破傳統參觀模式
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 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
用心練習至今已成為足毽港隊代表 用心練習至今已成為足毽港隊代表
踐行「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地方」 踐行「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地方」
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室,更需要體驗 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室,更需要體驗
在生涯規劃領域,學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 在生涯規劃領域,學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
學校安排了「背包流浪團」 學校安排了「背包流浪團」
學生參觀MTR廠 學生參觀MTR廠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